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九江一中 周明學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的高度專業化和職業化,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專業成長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各方的高度關注和重視。一般來說,影響教師專業成長的因素大致有三:一是教師個人的教育理念、職業規劃和主觀努力;二是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創設的客觀條件;三是當地的教育文化傳統和教育生態環境。個人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三者相輔相成,共同影響著教師的專業成長。從一定程度上看,在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較高的省級重點中學中,學校因素的影響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為一名省級重點中學的副校長,我認為,學校不僅要培養出大批的優秀學生,還要培養出大批的優秀教師。校長在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大有作為,我們主要是做了三件事。
一、身心松綁,為教師專業成長營造寬松環境
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寬松寬容的氛圍和環境,這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前提條件。也就是說,教師首先需要有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需要正常的而不是超負荷的工作量,需要多元的而不是以成績論英雄單一的評價機制,然后才談得上專業成長的可能。因為負擔過重會導致膚淺,而單一評價則會產生偏見,這都不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西南聯大時間不長,規模不大,卻培養出了大批的人才,被視為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跡。西南聯大校友、科學院院士鄒承魯先生認為其原因只有兩個字——自由,這二字的確可以給今天的教育管理者以多方面的啟示。沒有求知的自由,沒有思想的自由,沒有時間支配的自由,沒有個性發展的自由,就談不上個人的創造力,也就談不上個人的專業成長。
從現實情況來看,在有些省份,省級重點中學普遍存在教師工作負擔過重的情況,既有顯性的負擔過重,如工作時間過長,所謂“從雞叫干到鬼叫”,甚至沒有節假日;任課班級過多,甚至有些語文教師任教4個班級。也有隱性的負擔過重,如班額過大,少的六、七十人一個班,多的甚至上百人一個班。另外還普遍存在以學生成績論英雄的情況,周考、月考、聯考實行排名,高考實行重獎,一把尺子丈量所有教師。這些做法直接導致了中學教師普遍存在職業厭倦感、身心亞健康狀態,這種生存狀態嚴重影響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應該說,上述情況在內地許多名校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對此是熟視無睹還是著力改變,直接考驗著校長的教育良知。近年來,九江一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強力扭轉這一局面,在學生人數上努力做“減法”,在教師人數上努力做“加法”,切實為老師們“松綁”,積極倡導“工作之內從實從嚴,工作之外寬容寬松”的集體生活原則,努力提高老師們的幸福指數,為老師們的專業成長營造寬松寬容的工作環境。
一是確立精品辦學戰略。不求做大,但求做優,實現由規模擴張到內涵發展的重大轉折。每個年級的班級數由22個班逐步下降到16個班左右,班級人數由60多人逐漸下降到50人左右。
二是建立合理的工作量制。積極爭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配置教職工編制數額,近三年通過努力增加了52個編制,大大緩解了師生比的壓力。
三是建立多元評價機制,促進教師專業個性化發展。針對每位教師專業成長點的差異,除了高考獎勵以外,還設立各種獎勵,如論文獎、課題獎、優質課獎、課件獎、教學設計獎、教案獎、校本課優秀教師獎、研究性學習指導獎、優秀班主任獎、優秀備課組獎、優秀教研組獎等,努力促進每一類型教師的專業成長。
四是建立教師身心健康保障機制。三年來建立了優秀教師健康休養制度、全體教師每年體檢制度、教師健身房和教師心理咨詢室等,定期組織教師的登廬山活動和文體活動。
二、內外搭臺,為教師專業成長創造發展機會
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學校鋪路架橋、搭建平臺,這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我們在切實減少老師們工作負擔、心理負擔的同時,提出了“學習是教師最大的福利,發展是教師最大的福利”的理念,積極為老師們創造學習的機會,提供發展的平臺,讓老師們了解教育的前沿動態,開闊教育視野,增加鍛煉機會和成功體驗,希望老師們做學習型、思考型、學者型的教師,在學習中工作,在學習中發展,在學習中創新,在學習中成長。
一是建立與高?;咏涣?、學習制度。九江一中是北大、清華等全國幾十所重點大學優秀生源基地,所以我們充分利用與有關高校良好的合作關系,借助高校豐富優質的教育資源,為老師們的專業成長搭建學習、交流和進修平臺。2007年我們與北京師范大學達成了“校本培訓基地”協議,成為北師大在江西省建立的第一個校本培訓基地,學校已經先后選派12批老師前往北師大參加了“中小學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的學習。同時我們還邀請了北京大學張飛舟教授、南京大學孫為銀教授、北京師范大學肖川教授、清華大學陳琪教授、武漢大學吳樹堂教授、中國地質大學李長安教授、華中理工大學楊叔子院士、復旦大學楊繼教授等學者做客九江一中“濂溪大講堂”。另外我們還與北師大、華東師大、華中師大等高校聯系,鼓勵青年教師攻讀教育碩士,有關費用學校全額支持。
二是建立教師定期到省外名校學習、考察制度。三年來,我們先后派出100多人次到湖北黃岡中學,深圳南頭中學,江蘇揚州中學、啟東中學,河北衡水中學,浙江寧波中學、鎮海中學,上海晉元高級中學、建平中學、上海中學,北京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安徽安慶一中等全國名校學習、考察。通過聽取情況介紹、深入課堂聽課、與一線教師對話,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全國名校教學、教育、科研、管理等有關情況。
三是建立江西省重點中學協作體。與南昌二中、臨川一中、鷹潭一中、新余一中、高安中學等省內名校建立江西省重點中學協作體,實行優質資源共享,形成教育教學合力。協作體內部由各校輪流統一命題,實現聯考、聯改,并定期舉行教學研討會、高考研討會、試卷分析會,交流經驗,交換信息。
四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借助高中課程改革的東風,九江一中的校本教研活動已經形成了三大類型,即以課例為載體,以備課組為單位,開展教學型教研活動;以課題為載體,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研究型教研活動;以讀書為載體,以讀書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型教研活動。并且定期開展校內兩課活動——骨干教師的示范課、青年教師的匯報課,定期舉行課題成果報告會、讀書交流會。
五是啟動了青年教師拜師工程,建立了導師制。為所有新引進的青年教師確定了師德高尚、教學水平高的教師作為導師,舉行拜師儀式,“師徒”雙方簽訂協議書,要求導師不僅要領教、領研、領才,更要領德。并定期召開青年教師座談會和青年教師專業技能大賽。
三、虛實樹標,為教師專業成長指引前進方向
教師的專業成長還需要學校明確導向、樹立標兵,這是教師專業成長的精神動力。在教師的專業素養中,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提升,相對比較容易,而最為關鍵的素養——專業精神的培養則困難得多。教師的專業精神就是教師在對教育意義充分理解的基礎上,不把教師僅僅當成一種職業在做,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即對自己專業的無限忠誠,對自己專業水平永無止境的持續追求,以及專業的奉獻精神和專業的責任精神,甚至專業的犧牲精神,做到以自己的專業服務于學校的發展、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服務于社會的進步。在一所學校,校長提倡什么、反對什么,與哪些老師親近、與哪些老師疏遠,都會直接影響到教師的專業成長,特別是教師專業精神的培養。
近三年來,我們采取各種措施,或是文化上的引領,或是制度上的導向,通過弘揚正氣,樹立標兵,典型示范,經驗分享,加大了對教師專業精神成長的培養,從而樹立了一批“理解教育、熱愛教育、獻身教育”的老師,樹立了一批“對教育充滿宗教般情懷”的老師。
一是建立教師誓詞及其宣誓制度。通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的方式產生了九江一中教師誓詞——“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履行教師的神圣職責;依法執教,以德育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學;敬業愛生,為人師表;尊重個性,因材施教;嚴謹治學,勇于創新;團結協作,樂于奉獻;為九江教育的全面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貢獻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這一誓詞體現了約束、導向和激勵三項基本功能,其中約束體現的是教師的基本道德,導向體現的是教師應遵循的道德原則,而激勵體現的則是教師的專業道德理想,達到五個“強化”的目的——強化了教師高尚人格的培養,強化了教師良好學識學風的養成,強化了教師全心全意為學生健康成長服務的意識,強化了師德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強化了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師宣誓這一做法已在九江市師德師風教育月活動中推廣。
二是建立特級教師經驗分享制度?!?/STRONG>特級教師”是國家為了表彰特別優秀的中小學教師而特設的一種既具先進性、又有專業性的稱號,特級教師是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學的專家,是學校的寶貴財富。九江一中共有8位特級教師,我們充分利用這一優質資源,定期舉辦特級教師成長報告會,引領廣大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健康、快速成長。
三是獎勵、重用和宣傳優秀教師。設立“信華教育獎勵基金”,每年重獎10位“依法執教、潛心施教、廉潔從教”老師,對從事有嘗家教的老師實行一票否決;將一批業務精湛、師德高尚的老師推薦到學校管理崗位和九江市政協委員崗位;與九江媒體聯合,推出“九江一中名師訪談”欄目,向社會推介一批領軍教師。
說明:為2009年10月20—23日在廈門舉行的第三屆海峽兩岸百名中小學(職業學校)校長論壇而作。
版權所有: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學
地址:九江市濱湖路1號 郵編:332000 電話:0792-8238623 8238625
傳真:0792-8238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