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周明學
2008年秋季以來,江西省已經進入了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實施階段。作為教育部表彰的1997—2000年兩省一市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試驗工作先進集體,作為江西教育廳確定的全省校本課程開發與研究基地,作為江西教育廳確定的全省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樣本學校,九江一中一直把課程改革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中心工作來抓。面對2008年秋季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到來,九江一中積極準備,認真實施,穩健推進,高中課程改革正在有序地、全面地實施。
在對高中課改先行實驗的有關省區進行考察、調研之后,根據上級有關課改文件精神,結合學校的培養目標和課程改革的已有優勢,九江一中認為,這次高中課程改革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大舉措,符合教育規律,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符合九江一中的辦學目標和辦學實際,必須堅定不移的穩健推進,爭取積累新的經驗,取得新的成績,努力把九江一中打造成為全省樣本學校中的樣板學校,從而在全省高中課程改革中起到輻射、示范和引領作用。從這一認識和工作目標出發,九江一中確立了“抓住課改實質,有效對接高考”的工作思路?!白プ≌n改實質”就是緊緊抓住這次高中課程改革最核心、最本質的要求,即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圍繞這一根本要求,學校必須創造性地實施課改,既要完成課改的規定項目,如啟動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也要開展好一些自選項目,如組織學生參加北大舉辦的“模擬聯合國大會”活動和清華主辦的“胸懷成才夢,走進清華園”勵志冬令營、夏令營活動等?!坝行痈呖肌本褪遣粩嗵岣邔W生接受課程評價的能力和水平,讓更多的學生接受更優質的高等教育。如果說,“抓住課改實質”這一工作思路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終身發展,目的是提高學生未來的競爭力,那么“有效對接高考”就是要提高學生在高考中的競爭力,讓更多的學生能夠上大學、上好大學。
一年多來,九江一中按照“抓住課改實質,有效對接高考”的工作思路,在高中課程改革的準備階段和實施階段,做了大量的、大膽的探索,形成了“高度重視,充分準備”、“依據要求,規范操作”、“資源共享,示范引領”等24字的課改特色。
一、高度重視,充分準備
所謂“高度重視,充分準備”,就是早在2007年,九江一中已經開始為新課改作前期準備工作,特別是教師隊伍方面的準備,因為教師隊伍是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建立一支數量足夠、結構合理、業務精湛、師德高尚的師資隊伍是課程改革成功實施的基本保證。所以,為了保證課程改革的品質,九江一中從“數量”和“素質”兩個方面來作教師隊伍方面的準備。
1、加大了優秀青年教師的引進力度
2007年以來,九江一中加大了引進優秀青年教師的工作力度,并嚴把“入口關”。一是一改從縣中和本省師范院校引進教師的傳統做法,開始主要從全國知名的綜合性的大學引進優秀本科生和優秀碩士研究生。實踐證明,這些優秀大學畢業生更具有發展潛力,更容易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也更愿意采用新的教學方式。二是要經過嚴格的材料審查、專業筆試、專業交流、課堂試講、校長面試等有關程序。九江一中已經從武漢大學、華中師大、華中科大、上海大學、華南師大等全國著名高校引進了27位優秀畢業生,其中碩士研究生17位。這些新引進的青年教師專業水平高、學歷高、綜合素質高,他們主要在高一年級擔任了國家課程的教學任務和班主任工作,同時還開發和開設了一批校本課程,指導了一批研究性學習課題的研究活動,已經成為九江一中實施課程改革的一支生力軍??梢哉f,如果沒有引進一批綜合素質高的優秀青年教師,如果沒有教師隊伍的提前儲備,那么九江一中的課程改革意圖就難以完全實現。
2、加大了教師隊伍的培訓力度
數量足夠的教師隊伍是實施課程改革的基本前提,而高素質的的教師隊伍才是課程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證。所以九江一中不僅重視教師的引進工作,也重視教師的培訓工作。除了組織高一全體教師參加教育部2008年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省遠程培訓和省教研室組織的普通高中課程實驗教材骨干教師省級培訓等規定參加的培訓外,九江一中還組織了大量的校本培訓。
一是加大選派教師外出學習的力度,讓老師們了解課程改革的前沿動態,開闊教育視野。一年多來,九江一中先后派出100多人次到高中課改先行實驗省區進行學習、考察,如考察了廣東的深圳市南頭中學、北京師范大學南山附屬實驗學校、南山外國語學校,江蘇的揚州中學、啟東中學,浙江的寧波中學、鎮海中學,上海的晉元高級中學、建平中學,安徽的安慶一中等。通過聽取情況介紹、深入課堂聽課、與一線教師對話,全面了解和掌握了高中課改的有關情況。同時,與北京師范大學達成了“校本培訓基地”協議,成為北師大在江西省建立的第一個校本培訓基地,學校已經先后選派11批老師參加了北師大組織的高中新課改培訓班的學習。
二是創辦“濂溪大講堂”,定期邀請課改專家來校舉辦“樹立新理念,迎接新課改”系列講座活動。2007年以來,九江一中的“濂溪大講堂”共舉辦了18場報告會,先后邀請了教育部高中課程改革專家組核心成員原江西省教研室主任陳聆、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司長王文湛、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余映潮、北師大博士生導師肖川教授、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校長王水發博士等課改名家來校講學。這些講座既有課程改革理論上的闡述,也有課程改革實踐上的范例,對推動課程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示范作用。每次舉辦大講堂,九江一中還邀請了市直學校的領導和老師參加,逐漸建立課程資源共享機制。
二、依據要求,規范操作
所謂“依據要求,規范操作”,就是嚴格按照上級有關課改要求進行規范操作。從高一年級起,無論是課程設置,還是課堂教學,或者課程評價,都按照課改文件的有關要求和精神來落實、來實施。
1、課程設置方面
按照課程標準和省里有關課改文件精神,在高一年級開足開齊必修課程,特別是開設了通用技術、生物和美術等新課程。同時在寒假期間還組織了學生開展學科內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在高一年級下學期還開設了10多門校本課程,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2、課堂教學方面
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九江一中認為,從課標到教材,從教材到教案,從教案到教學,老師都應該體現自主性、選擇性,要注意“二度開發”,課標是上位概念,是教材編寫、教學組織和高考命題的依據,所以老師要認真解讀課標;教材不是“圣經”,新課改提倡由教教材變為用教材教,所以老師要根據課標、其他版本教材和對近兩年高考試題的把握,特別是對高中課改先行實驗省區高考試題的研究,可以大膽處理教材、取舍教材和整合教材;教案以預設為主,但教學要以三維目標為統領,預設與生成并重,按照“以學為本”的原則來進行教學活動;教學有法而無定法,青年教師要注意教學規范,資深教師要注意形成個人教學風格。根據這些認識,九江一中特別重視引導高一教師高度關注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是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高一年級以備課組為單位,以課例為載體,以說課為形式,以評課為手段,隔周開展參與式、討論式的教研活動,集體攻關,成果分享。二是充分利用導師制,注意發揮骨干教師對青年老師的傳、幫、帶作用。三是組織校內高一年級示范課的比賽和拍攝,通過典型示范,逐步推進。參賽者既有特級教師,又有青年新秀,參賽課既有學科課程,也有研究性學習課程,已經拍攝了近30節示范課。四是借助省、市教研專家的引領作用,多次與省、市教研室聯合開展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的研討活動,多次邀請省、市教研專家來校指導、點撥,借以帶動新課程背景下老師教學方式的轉變。
3、課程評價方面
因為課程評價對課程改革具有診斷問題、修正偏差、鑒定成果和引導方向等多種功能,所以課程評價也就成了課程改革的指揮棒。在省里高考方案尚未正式出臺的情況下,九江一中一方面編印了《成長的足跡——九江一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要求班主任老師和課任老師按照包括學分制在內的課改文件認真填寫,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另一方面對學科類必修課程的平時測試和期中考試進行監控,對試卷的命制有嚴格的要求,學校提出明確的考試目標(難度、區分度、科學性等),強調能力立意,強調知識價值,強調立足鼓勵,要求命題人和審題人署名,考試結束以后,不僅要對整個年級的各科教學進行總結,提出一些指導性的教學改進意見,而且對所有試卷進行評估,評出等級,進行表彰或者批評。
三、資源共享,示范引領
所謂“資源共享,示范引領”,就是充分利用九江一中豐富的優質課程資源,積極發揮九江一中在全省、在全市高中課程改革過程中的輻射、示范和引領作用。目前九江一中有6位老師被聘任為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專家指導組成員,有1位老師被聘任為江西省中小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有4位老師被聘任為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講學團成員,有17位老師被聘任為九江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專家指導組成員。九江一中在本次全省高中課程改革過程中的輻射、示范和引領作用主要體現在:
1、積極參與省、市有關課改文件的討論和起草
參與編寫了《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歷史學科教學實施指導意見》、《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共6萬余字);參加了由江西省教育廳舉辦的“全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省級樣本學校暨專家指導組會議”,討論了有關課程編排的草案;參加了市教育局基教科組織的“關于《江西省普通高中學分認定辦法(試行)》實施意見座談會”,討論了九江市的實施意見;參加了省教研室、省高招辦、省中招辦聯合召開的“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學質量管理座談會”,討論了有關學業水平考試的方案,發言主要內容——《九江市第一中學實施教學質量管理記略》在江西省教育廳網站——江西教育網2009年4月2日、江西教研室網站——江西教研網2009年4月2日掛出。
2、積極承擔教育部和省市有關教師、校長培訓的授課任務
多位老師擔任了教育部2008年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省遠程培訓九江市各個學科的指導教師工作;多位老師先后應邀到“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教材骨干教師培訓班”開設了“高中新教材實驗習題教學”“高中新課改及實施建議”的講座;四次應邀到“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校長培訓班”上講授校本課程開發(四期共700多位校長參加);1位老師參加了“普通高中課程資源設計研修班”,提供了有關課程資源;先后應邀到九江市田家炳實驗中學、九江市十二中、九江市同文中學開設新課改講座。
3、積極承擔省、市新課改有關示范課、研討會
承擔了九江市新課程背景下各學科的教學研討會、省教研室和二十一出版社“新理念、新課程”送課活動、“首屆全省中小學教學科研成果推廣工作研討暨優秀成果展示會”分會場等課改任務,參加了“江西省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培訓會暨交流展示活動”、“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范學校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座談會”、“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專業支持工作研討會”等課改工作。
4、積極承擔選定、評價教材和地方教材的編寫
先后參加了省教育廳組織的新課程教材的選定、評價工作,參加了江西省中小學地方課程教科書《江西歷史與名勝》、《人杰地靈誦江西》的編寫,參加了“江西省普通高中地方教材編寫意見征求會”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組織的教材質量、管理、服務調研會,就教材建設和師資培訓提出四點具體建議。
5、積極發揮媒體的作用,宣傳、總結和推介課改經驗
在《九江日報》、《潯陽晚報》、《九江教育》、《歷史教學》等報刊發表了《新學年與新課程共成長》、《淺議新課程理念與學校管理制度的建構》、《深圳市南山外國語學校校長王水發博士應邀來九江一中講學》、《高中新課改可別成了葉公眼中的龍》、《九江一中為2008年秋季高中新課改作充分準備》、《九江一中2008年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準備和啟動大事記》、《九江一中校本課程開發再引全省矚目》、《校本課程開發九江領跑全省》、《例說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以校本課程《儒學識略》為例》、《中學語文校本課程的設置與實踐》、《〈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課時設計與評析》、《新課程教材的知識性硬傷問題及其他——以人教版歷史必修教材為例》、《關于洪秀全的“學歷”問題》、《歷史教學不可運用“人造史料”》等文章,在江西教育電視臺、九江電視臺播放了《交流碰撞取人長 大力推進新課改》、《高中新課改 教材“大變臉”——九江一中踐行“高中新課改”系列報道(一)》、《緊跟新課改 全力造名師——九江一中踐行“高中新課改”系列報道(二)》等節目。
版權所有: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學
地址:九江市濱湖路1號 郵編:332000 電話:0792-8238623 8238625
傳真:0792-8238623